大家都在搜: 微整不动刀
  1. 当前位置:
  2. 整形知识
  3.   > 富贵包抽脂可以(富贵包抽脂可以跟背部一起做吗)

富贵包抽脂可以(富贵包抽脂可以跟背部一起做吗)

时间:2023-06-21 13:35:52 浏览:0 来源:Apt2

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

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8月27日消息,该局就《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(征求意见稿)》征求意见。

上述《指南》提出,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,着力解决危害性大、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,对多种情形予以重点打击。其中包括,违背社会良好风尚,制造“容貌焦虑”,将容貌不佳与“低能”“懒惰”“贫穷”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“高素质”“勤奋”“成功”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。

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,对于“容貌焦虑”“医美乱象”,今年7月以来已有多家全国性媒体刊文关注。

今年7月,浙江杭州网红小冉抽脂感染去世事件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。据了解,小冉生前曾在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进行吸脂填充手术,两个月后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,于7月13日抢救无效死亡。根据杭州卫健委发布的情况通报显示,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、术中操作不当、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过错,承担全部责任,并已作出赔偿。同时,西湖区卫健局对涉事医院作出警告和罚款的处罚,责成其停业整改,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将作出进一步处理。

对此,“法治日报”微信公号7月17日刊文认为:从“28岁女护士进行脂肪填充术时因肺脂肪栓塞死亡”到“32岁女子做吸脂手术过程中意外身亡”,从“演员高溜整形失败致鼻尖坏死”到“女子做小腿阻断术致永远无法久站”……在整形越来越普遍的当下,“轻则毁容、重则丧命”的整形悲剧一再上演。每当“人造悲剧”发生,都会掀起人们对“容貌焦虑”“医美乱象”的讨伐。然而,说到底,爱美不是罪,整形与否是个人选择,不管整形的原因是什么,每一桩医疗事故背后,都不单是个人审美观和价值观的问题,更有不能回避的法律问题!

7月24日,《光明日报》也对上述杭州网红抽脂感染去世事件发表文章认为:对于20多岁的“整圈”绝对主力人群而言,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求美的理由,但其中大都“逃不过”“容貌焦虑”的裹挟。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表示,心理学研究发现,女性比男性存在更为严重的“容貌焦虑”;同时,“容貌焦虑”呈现一定程度的年龄结构分层,“存在‘容貌焦虑’问题的往往是20多岁的年轻人”。

在“容貌焦虑”的裹挟下,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整形项目,依然有人跃跃欲试。

“监管和自律双管齐下,才能解决目前医美行业存在的问题。比如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我国国情的《医疗整形美容行业发展规划纲要》,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医美行业的监管,把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落到实处;还应该让行业协会发挥作用,协助政府部门做好行业监管工作,对医美从业人员素质进行把关。”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场监管局党委副书记廖海金认为,现在是时候给医美行业来一次彻底地“整形”了。

8月初,《法治日报》也刊文指出:面对整容低龄化趋势,我国法律针对未成年人整容的规范却几乎处于真空地带。未成年人整容,法律该不该出手?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苑宁宁在接受《法治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未成年人心智和判断力还不成熟,对于美的认识也不成熟,整容很可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身心上的伤害,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,有必要对未成年人整容进行规制。

8月14日,《工人日报》也发文聚焦医美广告带起的颜值焦虑问题。

文章援引《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》统计数据显示,2020年,中国新增医美机构数量高达5150家,医美市场规模高达1975亿元。火热资本追逐下,出现了切胃、精灵耳、小腿肌肉阻断术等奇葩手术。“一年要劝回几十人,还有不少人前仆后继。”沈阳市某三甲医院整形科主任医师常勇说,切胃术后可能会出现贫血、胃食道反流等情况;耳朵最敏感,注射玻尿酸很容易造成发炎化脓,手术失败对神经系统会有很大影响;小腿肌肉阻断后可能出现小腿无力等情况,甚至有人永远无法久站。

人类对美的追求亘古不变,为何颜值焦虑成了当代的“流行病”?

2021年2月,中青校媒面向全国2063名在校大学生开展关于“相貌”问题的问卷调查。该调查发现,自卑心理、普遍流行的单调审美、过于期待他人认可、互相攀比的心理是导致颜值焦虑的主要原因。

《工人日报》文章指出:消费主义洗脑下,颜值高成了“地位高”“过得体面”的表象,“为什么有钱人都穿浅色”“什么样的三庭比例显得富贵”“高学历的美眉职场如何穿搭”,不良公众号如此的价值推销,不只加重焦虑,甚至扭曲“三观”。

5月28日,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《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》。《方案》指出,医疗美容广告属于医疗广告,非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广告。美容医疗机构未经依法审查取得批准,严禁发布医疗广告,或以新闻形式、医疗资讯服务专题(栏)、健康科普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广告、虚假信息。同时,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利用传统媒体、新媒体等多渠道广泛开展科普教育,发布警示信息,提升消费者辨识能力,引导公众理性认知。

此番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《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(征求意见稿)》征求意见,医美广告裹挟起的“容貌焦虑”,有望被重点打击。

责任编辑:蒋晨锐